食力铺
圈子
订单
我的
张卓
2017年09月17日 01:55
不小心写太多,慎入!!!! 回头再看,发现自己连文字中透出来的语气都很“梁冬”了。 『不知道点儿:仁义礼智信。课上的越多,就越会耍流氓』 有一次我们的P.E.T.联合教学的课堂里,出了这么一个争议,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学员在小组中描述她使用积极倾听无效的案例后,跟小组成员发生了一些争执,是这么一个事儿: 这个学员有一次带她儿子搭乘飞机,在飞机上她的儿子因为跟另外同龄的孩子座一起太兴奋,说话声音已经影响到旁边乘客的休息,旁边有乘客在善意提醒多次后有了情绪,这个孩子的妈妈(就是我们这个小组的学员)在看到这个乘客带着情绪跟她说让她孩子安静一些后,并没有去跟自己的孩子沟通,反而对这位乘客使用起了“积〜极〜倾〜听”,这就是她在小组里分享说她积极倾听失败的例子! 不知道各位看了后是什么感受? 反正小张呢是越来越有一个感触,那就是:现在,有一部分人啊,在连基本的(注意是基本的)‘’仁义礼智信‘’都不懂或者说‘’没教养‘’的人吧,在上了各种的心理学,各种的所谓“大湿”的疗愈课程后,就开始满口的“原生家庭”啊,“投射”啊,“排列”啊,“觉察”啊……等等,不是说这些词汇有什么问题,而是这些人TA们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小张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时期,在看了不少沟通的,心理学的,疗愈的书,上了不少那时候还不那么有名气,现在越来越有名气的大湿的课以后,在开始觉〜察〜自〜己的同时,也在用这些学到的知识来“合理化”自己已经对他人造成了实质性影响的行为,并且还自我感觉超级好。觉得‘’一切都不是我的问题,你有你的自由‘’ 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那时候真的好可笑,好无知,好没品哦!在这里,小张也要郑重的对那些被我的“慢”心所伤害过的人道歉,虽然你们也许早就屏蔽了我的朋友圈。哎〜 说回来,不去学习点起码的儒家的“礼”,就在心理学和灵修上找认同感,用一个不那么恰当的形容呢就叫做:有知识,没文化。小张我自己在过去那段“自我感觉超好”的日子里,经常的会跟自己的老婆发生一些小争执,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真的是‘’啪啪‘’打脸,我老婆没上过什么大湿的课,没什么特别多心理学“词库”,可人家内在的“仁义礼智信”是从小的家教里就贯穿的,那些“有文化”的部分,是后天在上课中学不到的,课上学到的是知识。只会用头脑去分析,不会用心去感受。只知道解决问题,哪里知道比解题更有意义的叫做——“解风情”; 前天,看到梁冬采访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这位佛教上师说:很多人理解的慈悲就是可怜众生的一种同情心,然而,那不是真正的慈悲,因为这种慈悲是非常二元的,把自己当作一个强有力的存在,往下看着这些可怜的众生,我是救世主。而你们就是接受我慈悲的人。 真是啊,过去小张头脑发达,内心荒芜,总会有一种假慈悲,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啊,其实。现在还有,只是不那么明显,或者说经常还是退回到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中去。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最后还说了一句话,让我想到了“圣人”是什么样一种状态: 我希望我的下一世可以不再是一个以宗教性的外表去给予宗教性影响的人,我祈祷我依然会给予佛法影响,而不是以一个僧侣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因为我会在『真诚』和『虚荣』之间有一些纠结,我也会纠结于人们的期待。还有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张还需多多修习如何做一个人!
评论
5
点赞
12
浏览次
加载更多
用自在睡觉,为生命赋能
写笔记
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