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铺
圈子
订单
我的
十二楼
2018年10月14日 23:05
最近看了《漢聲》杂志创刊人黄永松先生在一席的演讲,深受感动。 传统风物宜子孙, 华夏文明耀千古。 人若不知何所来,当下便极有可能如无根之木,不系之舟,最终将会导致不知何所往。若内心没有一种明确、坚定的历史锚定感和文化认同心,焦虑、迷茫等种种现代精神疾病便会不请自来,形影相伴。 最近看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先生的一个演讲文稿,主题是哲学在当代的困境与重建,里面关于哲学困境的由来原因之一他是这样阐述的: “在今天个人的自由是通过与传统价值的决裂来得到抽象实现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形式上是绝对自由的,但在内容上却极其不自由。人们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在选择的时候没有依托,没有一种根基性的价值在支持着。因此这是一种纯粹主观的自由,人们在各种欲望和抽象的可能性面前无所适从,于是结果是我们在各种形式上的自由面前只能听从机遇的摆布,从而我们又陷入了不自由当中。” 在《漢聲》杂志创刊至今的这47年中,有太多的传统风物悄无声息地湮灭于时间的河流之中,不再激起半点波纹。可以想尽在不久的未来,当年轻的人们再次听到那些已经消逝于尘世的风物之名时,将会呈现出何等懵懂漠然的神情,激不半点内心的涟漪,这是我们的不幸。 但正如《老子》所认为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世间依旧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如黄永松先生这样的传统文化守望者,还流传下来诸多经典古籍可供大家阅读思考,这又是我们的幸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创新有创新的意义,传统有传统的价值。 在变与不变之间,在自然演进和人为干预失衡的当下,人类文明将会何去何从,只能拭目以待。 只是,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辉煌灿烂文明传承的炎黄子孙,我还是由衷地祈望: 愿传承不灭,薪火永续。
评论
0
点赞
0
浏览次
加载更多
用自在睡觉,为生命赋能
写笔记
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