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铺 圈子 订单 我的

我们都在北冥与南冥间的灰色地带

2017/1/13 11:42:06 阅读 付淳

付淳

鲲于北冥化而为鹏,徙于南冥。

 

不知为什么,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张太极图,黑白曲线交叠,几何对称。阴眼和阳眼,就是深层相连,又衍生万物的洞。梁同学说,极冷和极热的感官是一样的,北冥和南冥,极暗和极亮都是看不见的状态。对应着的北极和南极,好像也没多大区别,我从小就知道,两个地方都极冷,长昼和长夜对等对峙成永恒的沉静。

 

但今天想探讨的,不是北冥和南冥。而是它们中间的灰色地带。

 

中国文化是儒释道三家贯通交融,但各有偏重。以前,我读佛学的书籍比较多,于是见人就说空,其实云空全不空,烦恼一大通。反倒是近两年学了儒家,才有了一个基础,感觉接地气了,扎实了。儒家主攻四书,而四书中最难的是《中庸》。中庸的智慧变化莫测,中为守中,庸为庚用,就是守住一个本质的东西,同时变化着发挥,这就是中庸的智慧。

 

我的老师说,《中庸》是《易经》的节本。我没有完整读过《易经》,只对《中庸》熟悉。但我知道,易经的六十四卦,都是由乾坤两卦衍化而来。谁多一些,谁少一些,怎么排列组合,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应该如何应对。没有一卦是绝对的吉,也没有一卦是绝对的凶,每一卦还有六爻,代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易经说的,是非常立体,甚至是超越三维、四维,超越此生此世,超越我们所见所闻的智慧。但最后,为什么只成为了算命先生在街边支摊的代言。

 

相对于易经,《中庸》要简短很多。它里面有一种我们言语体系范围之外的逻辑,用不同的点在时空中定位,通过人们自己的参习,画出连接这些点的线条,大概就是每个人不同理解中的《中庸》。

 

世界上极黑和极白都难遇,所有智慧的发挥都在中间的灰色地带。就像鲲鹏大部分的动作,都在北冥与南冥之间。但这绝对不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螺旋前进或上升的过程。在不同的场合、条件、运势中,所要采用的姿态和策略,都是需要不断调整的。

 

子曾经曰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两端,也许就是我心中的庄子想表达的北冥和南冥。虽然是空空如也,叩住这两端,就是守中知黑白,那个竭,就是用灰色地带的智慧了。

 

作为时刻都会躺枪的处女座,完美主义是贴在我们身上的标签。但世上真的有绝对的完美吗?如果有一个静止不动的完美,那一定是直线思维的产物。但连直线都是相对的,更何况所谓的静止。所以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其实说的都是曲线,说的都是动态的平衡。

 

曾在余浩老师的养心山庄学习阴阳九针,也在王雅老师那学习禅灸。我发现,不管是用针还是用灸,用的都是一个“中”字。他们极默契地强调那种螺旋的状态,你看银河系的样子,树的年轮,后脑勺上的头旋,手指上的纹路,蜗牛的背壳,这些与生命相链接的事物,都是螺旋的,趋于圆的曲线,像立体的太极图,而不是直线的。这大概就是“中”。

 

《老子》中说,“冲气以为和”,人的任督二脉之间,还有条“冲脉”。这个“冲”很可能是与“中”相通的。是一个由静到动、由小到大、由黑到白变化的过程,但是有非常明晰的规则和非常确定的方向。闭眼想象一下,大概就是梁同学说了一节课的“抟”吧。

 

所以练心,第一步就是要去除非黑即白的直线思维。老子曰过,“曲则全,枉则直”。要相信我们一切的隐忍,烦恼,不满,委屈,都极有可能指向一个更宏大的目标,而目标本身极有可能也只是一个短小的暂停点。这样想,会不会不那么纠结了?


上一篇:别家的孩子别人的梦

下一篇:有没有一股怒气让你飞出水面

付淳

  • 关于爱新觉罗•毓鋆太老师
    关于爱新觉罗•毓鋆太老师
    付淳2017/1/25
  • 生命中不可思议的巧合(二)
    生命中不可思议的巧合(二)
    付淳2017/2/5
  • 怎样才能和自己待一会
    怎样才能和自己待一会
    付淳2017/2/17
  • 那些天赋异禀的牛人
    那些天赋异禀的牛人
    付淳2017/2/11
  • 如果我们只看到美好
    如果我们只看到美好
    付淳2017/1/28

我也来评一评

    怎样?要不你也来评两句?

用自在睡觉,为生命赋能